分享缩略图

今日黑料爆料网:今日黑料爆料网每日最新爆料与吃瓜内容全解析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年中经济观察丨财政政策发今日黑料爆料网:今日黑料爆料网每日最新爆料与吃瓜内容全解析金白银”惠企利民——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之九

2025-07-26 08:43:09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政策护航。今年我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政策“工具箱”更加丰富,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上半年财政政策落地情况如何?“真金白银”花出哪些效果?记者前往多地进行调研采访。

着力扩内需 加大政策力度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今年财政政策加力,资金“加码”,从供需两侧发力,推动释放更大的内需潜力。

在辽宁省阜新市的一家连锁手机专卖店中,多名顾客前来询问购机价格。“每天都有不少冲着补贴来的顾客。”门店负责人王龙介绍,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手机等数码产品可享受购新补贴,门店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超20%。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截至7月22日,辽宁省阜新市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申报达1.1亿元,直接拉动消费达6.3亿元。

着力促消费,今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今年上半年,已按计划下达2批资金共1620亿元。

政策支撑下,消费回升势头良好。今年以来,超6600万名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1.09亿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今年财政政策也持续用力,不同渠道资金统筹安排各有侧重,并建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让地方政府有更多自主权。

大型塔吊挥舞巨臂,工程车忙碌地穿梭其中……记者日前来到广东汕头国际纺织城项目现场,看到一派繁忙有序的施工景象。

“今年上半年,这一项目获得了1.9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的支持,用于纺织城基础设施道路建设,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该项目负责人郑铭涛说,纺织城的二期建设即将启动,有望为当地纺织产业发展打造更高效的“产业+商贸”服务平台。

在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看来,今年中国的财政政策比以往更为积极,政府发债规模相比往年也大幅提高,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资金比去年翻了一倍,有助于扩大内需。日本时事社观点认为,中国围绕消费领域出台的以旧换新等措施,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着力增后劲 优化政策供给

走进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车间,一套套崭新的全自动加工设备丝滑运转。

“以前3个人操纵6台数控车床,如今上料、下料、产品质量检测,都靠机器人完成。”公司董事长周继群说,不仅生产成本降低10%左右,生产效率也实现翻倍增长。

这得益于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支持。“我们收到了2250万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还有设备更新领域的信贷支持。使用了新设备,今年产值预计可以增加2亿元。”周继群说。

向“新”发力,离不开财政助力。今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比上年增加500亿元,进一步扩范围、降门槛,鼓励先进、淘汰落后。今年上半年,已下达1730亿元惠及约7500个项目。

创新的活力,蕴藏在一个个经营主体之中,要进一步为其减负加力。

在安徽科蓝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多条废铝加工生产线开足马力,回收的废铝被投入熔炉,经过一道道精密工序变成崭新的铝材。车间一隅,技术人员正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监测熔炼温度,精准把控每一个环节。

“得益于税费优惠政策为公司节省的超千万元,我们引进了先进的熔炼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公司财务负责人万朝晖说。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6361亿元,政策红利直达经营主体。

政府投资基金是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支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

无人机从固定机巢升空,沿着预设航线对电力设备开展自主巡检;运维人员端坐屏幕前,实时进行“云端”巡检……由众芯汉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无人机全巡检服务,正在山东、江苏等多地得到实践使用。

“看中了众芯汉创的创新和技术,今年2月,我们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投资该公司5000万元。”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魁说。

由山东省财政注资200亿元组建的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计投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项目390余个,投资金额超300亿元,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财政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税费优惠政策……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多项财政政策工具发力显效,促进经济向“新”力持续释放。

“围绕科技攻关、教育人才等重点领域,财政持续强化支出保障、优化政策供给,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

着力惠民生 强化资金保障

暑假期间,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车水湾村的瞳画山谷露营地格外热闹,运动体验、农业观光、亲子娱乐等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前来休闲。

“政府协助提供了2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帮我挺过了最艰难的创业阶段。”营地负责人刘秋红说,露营地积极吸纳周边村民就业,目前日常工作人员有10余人,平均每人每月通过务工可增收4000元左右。

“今年上半年,南充市发放创业补贴11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4亿元,直接扶持378人成功创业,创业带动就业2.75万人。”四川省南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王一告诉记者,当地还为8400余名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1264万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各地综合运用就业补贴、扩岗补助、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政策,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

安徽今年以来将12.3亿元省以上财政资金注入医疗体系,支持城乡医疗服务协同发展;河南等多地表示将出台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逐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广西上半年全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八成左右……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承压,但多地财政支出中的“民生含量”不减。

上半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504亿元,同比增长9.2%;卫生健康支出11004亿元,同比增长4.3%;教育支出21483亿元,同比增长5.9%……一组来自全国财政收支“半年报”的数据,彰显今年更多财政资金“投资于人”。

“今年以来,更多的‘真金白银’花在了百姓关心的领域。”何代欣说,“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是今年制定宏观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创新,在改善群众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申铖、欧阳剑环、韦夏怡

【责任编辑:刘维佳】
返回顶部
Sitemap